粟裕制定的“攻台方案”有多厉害?65万兵力,预计半月解放全台湾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3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1949年4月下旬,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南京,国民党总统府大楼上的青天白日旗被取下,蒋家王朝由此宣告覆灭。

当时,正在北平香山的毛主席提起了红笔,并在地图上将台湾圈了起来,这预示着解放全中国最后一场硬仗,将在台湾展开。

至于解放台湾的指挥人员,毛主席的心中早已有了打算,正是毛主席心中的天才将军——具备高超指挥才能的粟裕。

一、筹备攻台作战

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后,党中央将解放台湾的工作提上了日程,毛主席开始筹备和策划对台作战部署。

1949年6月,第一份对台作战部署出台,人民解放军已经做好了准备,只是,由于美国的军事介入,这份计划并没有实施。

然而,毛主席对于攻台作战的思考和决策,以及解放军在准备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,对后续的军事斗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
早在三大战役结束之际,毛主席就已经将目光转向台湾问题,在研究辖区分管问题上,毛主席就指出将台湾划归给华东分局。

正是从此刻开始,毛主席拍板制定了“一定要解放台湾”的战略大计,渡江战役结束后,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提上日程。

6月14日,毛主席在给粟裕的电报中指出:“请注意研究对台作战的问题,用何种办法能够快速夺取,要形成具体的报告!”

时间进入1950后,美国开始采取观望的态度,并公开发表声明称无意在台湾建立建立军事基地,更无意在台湾地区驻军。

国际形势出现有利的局面,党中央决定将解放台湾作为1950年的主要的任务,并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布了相关社论。

紧接着,政治局同志开始研究对台作战的经费问题和后勤问题,当发现所需武器装备过于巨大,解放军海空军无法在短期内完成时,中央军委最终决定将计划推迟到1951年。

在此期间,毛主席再次指示粟裕仔细研究对台作战具体方略,粟裕分析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,制定出了两种进攻方式。

一种是越岛攻击方式,即效仿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进攻模式,二是逐岛进攻模式,先攻占主要岛屿,最后再进攻台湾。

二、成立海军空军

粟裕将两种方案上报给了中央军委,经过权衡,中央军委最终敲定了逐岛攻击的方案,并于1950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。

随着除金门岛外的岛屿全部解放,粟裕开始准备发起金门之战,并严令10兵团盯紧敌人的行动,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
如果敌人撤退,则适当发起进攻,达到歼灭大部分敌人的目的,如果敌人不撤退,则不宜惊动敌人,确保正式进攻能全歼敌人。

在粟裕的安排下,逐岛进攻方案得到了有力的贯彻,除台湾主岛之外,其余岛屿均被解放,解放军同时掌握了丰富的登岛作战经验。

为了顺利解放台湾,粟裕决定加速建设解放军空军和海军,以掌握台海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,并将想法上报给了中央军委。

对于粟裕的提议,毛主席十分赞同,当即指示萧劲光组建最高海军领导机构,负责统一指挥全国的解放军海军。

萧劲光成为解放军海军司令后,开始着手加强海军的作战能力及运输能力,以满足解放台湾的渡海和登岛作战需要。

毛主席和周总理访问苏联期间,提出了购买海军装备的想法,随后,党中央又向英国在香港的驻军,购买了多艘海上舰艇。

到1950年4月末,正式规模的解放军海军舰队已有三个,各式舰艇达到92艘,舰炮和海岸炮合计500余门。

除建设解放军海军部队之外,毛主席又指派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员,负责筹备成立最高空军机构,建设解放军空军部队。

1950年6月中旬,解放军第一支空军部队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,下辖5个机团,所有部队拥有各式战机近百架。

一个月后,解放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陆战第一旅在上海成立,包括7个连队和一个教导总队,成员有5000人之多。

三、粟裕确定方案

当时,在台国民党军队数量不容小觑,总计有40万人之多,并且还配备有250架战机和200多艘海军舰艇,实力稍强于解放军。

起初,粟裕与萧劲光商讨之后,决定50万三野部队,分两批发起攻台作战,中央军委看过粟裕的方案后,予以同意。

就在粟裕筹备期间,由海南和舟山败逃的国民党军队撤退至台湾,台湾国民党军队数量达到50万余。

为确保对台作战计划顺利实施,粟裕又请示中央军委从四野调派4个军到三野,攻台兵力及后勤部队增加至65万人。

一切准备就绪后,粟裕根据台湾的地形和兵力分布,制定了数个攻台作战的初始方案,并最终确定了东西夹击、海空并举的方案。

在该方案中,粟裕设想从三个方向发起攻击,一是从台湾西海岸登陆,二是从台湾东海岸登陆,三是伞兵部队空降至敌军后方。

西海岸是国民党军队防守最强的方向,我军需派遣强大的兵团,且要经过一场恶战,但在西海岸登陆,易于我军大部队展开。

由东海岸登陆台湾山区,我军可以居高临下,且不会遭受敌军大规模阻击,进而西进拦腰截断敌军,但我军的装备优势无法施展,至于以伞兵空降台湾,对敌人的震慑力度较大,但需训练伞兵部队,且人数至少要达到2.5万人,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。

粟裕认为无论哪一方向取得突破,都会产生连锁效应,进而支持其他两个方向取得胜利,如此一来,解放台湾仅需半个月即可。

然而,就在粟裕加紧筹备解放台湾的工作时,朝鲜战争骤然爆发,我国东北地区的边防形势开始变得严峻起来。

随着美国公然干预朝鲜战争,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,党中央迫不得已作出决定:“优先支援朝鲜,暂缓解放台湾!”



热点资讯

中国阅兵史上唯一一次失误:不但没被嘲笑,反而赢得全世界的掌声

今年中国的九三阅兵,震撼了全世界。 不仅是因为先进、健全的武器系统,更是因为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。 许多老外看到中国阅兵时,都忍不住连连感叹“哇塞”,并且还直呼:那么多人,他们是如何做到如此整齐一致的? 殊不知,中国人最讲究集体荣誉感,参加阅兵的士兵们往往提前数月,甚至是一年的高强度训练,就是为了在阅兵时争取“零失误”。 然而,我国阅兵史上,却出现过一次意外的失误,但是这次失误并没有像法国、美国阅兵一样,遭到国际舆论的嘲笑,反而还赢得全世界的夸奖! 当年的这场阅兵,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? 展开剩...

相关资讯